“夜来秋雨后,秋气飒然新。”一场秋雨过后,秋的味道越来越浓。入夜后,端坐在窗前,抬头仰望。广袤无垠的夜空,如一挂蓝色的丝绒帷幕,衬托着月的皎洁。月亮像一只白猫,那圆润深情的模样,仿佛在提醒着我,又是一年中秋到。
走在大街小巷、商场超市,各式各样的月饼,名目繁多,鲜花的、桃仁的、豆沙的、果酱的,应有尽有,节日的氛围感被拉出了满格的效果。记忆也被拉回到小时候,也许,每个人的中秋记忆并不一样,但其中一定少不了月饼的甜香。
记得小时候,村里人不叫中秋节,只说八月十五。在我眼里,不懂什么是团圆节,更不理解文人墨客笔下的秋之韵、月之文,只晓得,中秋是五谷丰登,瓜果遍地,稻香四溢,庆祝丰收之节。后来,远离家乡,求学工作,也会生出几分“海上生明月,天涯共此时”的情愫,慢慢理解了游子们常用明月寄托思念的情怀。
“露从今夜白,月是故乡明。”依稀记得乡间村落,家家户户围坐在庭院里,放一张小小的木桌,上面堆满了各种应季水果。父亲会泡上一壶香浓的茶。母亲则微笑着看着我嬉戏玩耍。那时候的月亮,似乎格外得圆,格外得亮,仿佛能听懂我们的欢声笑语,也在为我们的幸福而欢喜。现在回忆起来,幼时的欢喜多半是来自那一块五仁月饼。一张油皮纸,一层一叠地包裹着五块饼,极细的麻绳打成十字结,包装极尽简约。当母亲一层一层地打开包装,我小心翼翼地拿起一个,一手捧着纸,一手拿着饼,生怕那酥脆的薄皮砸碎在地上。一口下去,甜甜的、香香的,简直就是人间美味。
我一边品尝着月饼,一边听母亲讲述那些古老的传说,嫦娥奔月、吴刚伐桂、玉兔捣药……那些神秘而美丽的故事,如同夜空中闪烁的星星,点亮了我的童年。在那个懵懂的年纪,我对月亮充满了好奇和向往,总觉得那上面有着无数的宝藏和秘密等待我们去探索。
如今在一样的月光下,我学着父母的样子,在阳台的茶桌上,摆放好各种口味的月饼和水果,家人围坐,食果赏月,除了满足自己内心的仪式感,更多的是对那份由舌尖延伸到心底的味道的怀念。它慰藉着我们的味蕾和心灵,抹去奔波的疲惫,给我们前行的力量。
月亮圆圆、月饼甜甜,岁岁中秋,今又中秋。夜阑人静,清辉倾泻,照亮了我的窗子,也照进了儿时的梦里……(能源管控中心 王秀丽)